当前位置:首页 > 节庆资讯 > 资讯要闻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8-06-10 22:11:51    文章来源:中华节庆网

      2018年6月9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以下简称“影像展”)在山西省平遥县圆满落幕。影像展闭幕式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兰静主持,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山西省文化厅厅长刘润民、晋中市委书记王成等出席闭幕仪式。陈通司长代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对积极参与非遗影像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对此次活动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影像展组委会副主任王静宣读非遗影像记录平遥倡议。经影像展组委会评选,闭幕式现场公布了包括《了不起的匠人3•拜见师父大人》、《传承(第二季第二集 绝技)》、《津门玩跤人》、《戏梦关东——东北二人转民间老艺人档案》在内的10部“非遗影像展评委会推荐影片”。

     本届影像展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和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省晋中市文化局和山西省平遥县人民政府承办,国内多家学术机构协办。本届影像展为期3天,通过优秀影片集中展示展映、学术论坛和高校学术展映等多样的活动形式,在非遗记录保护传承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学术意义,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本届影像展集众多专家、学者、业界同仁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山西省平遥县,共同发起非遗影像记录平遥倡议,倡议要见人见物见生活,更要人人记录非遗,社会共享成果。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非遗影像记录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常说,去世的一个老的民间艺人,就毁了一个博物馆。”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原主任、影像展组委会主任李松感慨,如今,一些“非遗”正在走向消亡,面对这一现状,我们首要任务便是记录非遗、保存非遗,留下非遗的第一手资料,这也与本届影像展所倡导的“非遗影像记录”方式不谋而合。 

     非遗影像记录分为学术型的影像志保护与行业型非遗纪录片传播两种形式。当前,影像志已成为非遗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郭净提出,影像志是对一个地方风物和人文的完整系统的影像记录。从2009年起,中国影像志开始进入以国家为主体,服务于全体国民的国家影像志阶段。目前,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正在建设“中国记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基础资源数据库”,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备,现在已有近100万条图、文、音、像资源在平台上实验运行,数据库预计将在年内对外发布。

     而进入市场的非遗记录影像则对以青年群体为主的广大群众产生了深远影响,非遗介入青年群体也是本次影像展的主要目的之一。正如陈通司长在致辞中提出的:“本届影像展不仅让更多的青年群体和广大群众通过较高水准的非遗纪录影像作品,了解非遗、认识非遗、珍爱非遗;而且也很好地引导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非遗记录工作中,用影像纪录的方式直观地记录、保存优秀的文化遗产。”

    据统计,活动期间共计举办15场关于非遗影像记录的制作、传播、档案化等方面的的论坛,逾百位专家、学者和制作人参与了对话讨论,为学界和业界的理解与沟通搭建了平台;展映了30部入围影片,近三千名名观众观看了这些承载着中华记忆的纪录片,为民众了解非遗现状、关注非遗传承打开窗口。与此同时,30部入围影片也在全国20余所高校集中放映,活动吸引上千名师生共同观看并深入研讨,引导广大青年群体参与非遗影像记录。

    此次活动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山西日报、晋中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华节庆网、腾讯谷雨等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电话:010-57790511
邮箱:service@zhjqw.org.cn
京ICP备11048272号-1 |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38号
Copyright2010 CNF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邮件需求